在印前領域進行顏色管理
【慧聰印刷網】如今,大量色彩艷麗、裝飾精美、圖文并茂的書籍、畫冊、報紙、包裝盒、廣告宣傳品等印刷品充斥和點綴著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人們的必需。新泰科儀器INTEKE.CN這些彩色產品的印刷復制顯而易見離不開顏色的理論,色彩管理理論已經涵蓋著印刷復制的全過程,無論是印刷品的印前分色制作、還是印刷過程中的顏色合成、甚至印后加工過程的印品表面整飾都離不開顏色管理的理念,更為重要的是顏色還原已經成為衡量印刷品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1色彩知識的回顧
人們之所以能夠識別色彩,是因為具備了色覺的形成所需要的物理基礎,即色光、彩色物體以及人的視覺器官等三個要素,如果這三者缺一,那么都無法形成色覺。
在印前及印刷復制過程中色光主要取決于光源,在色彩學上把色溫在5000K以下的光源稱為低色溫光源,5000K以上的稱為高色溫光源。色溫低,光的顏色偏紅黃;色溫高,則顏色偏藍。在印前設計和排版車間,由于需要對原稿進行掃描、頁面顏色設計和創意、圖像顏色調整等操作,對照明光的要求較高,而且照明光對顯示器的顏色影響也很大,有條件的企業應該將此類車間全部配備標準光源照明。滿足印刷業照明標準要求的標準光源是一類特殊制造的熒光燈,稱為高顯色性熒光燈,在印刷行業的標準光源必須滿足兩個條件,其一,光源的色溫必須達到6500K;其二光源的顯色指數應該大于或等于90。
構成彩色物體的顏色基本要素是色相、明度、飽和度,這就是顏色的三屬性。色相指顏色的外觀相貌與名稱,通常所說的“赤橙黃綠青藍紫”就是不同顏色的色相。明度是指顏色的明暗程度,人眼之所以能看到物體的明暗,是因為物體所反射色光的光量(熱量)有差異之緣故,光量越多,明度越高,反之明度越低。色料的顏色的明度則取決于混色中白色和黑色含量的多少。而飽和度也稱為顏色的純度或彩度。光譜色最單純被認為是最飽和或最純,某一種光譜色如摻入白光飽和度就減低,同樣顏料加入白色飽和度也就降低了。
2在印前領域中引進顏色管理的原因
在印刷復制中我們經常會提及“顏色的設備相關性”現象,即同一種顏色在兩種模式完全相同的不同生產商提供的掃描儀上輸入,在顯示器上顯示出的顏色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同樣,在兩種模式完全相同的不同生產商提供的打印機上輸出,所得到的輸出結果也存在著明顯的顏色差異,更不用說,在整個顏色復制流程,同一種顏色要在不同的硬件設備間傳遞,原稿(大多為減色法成色原理,數字原稿頁為加色法成色原理)經過掃描、圖像處理(加色法成色原理)、最后輸出印刷得到印刷品(減色法成色原理)。由于加色法成色原理與減色法成色原理存在本質差異,怎樣確保印刷復制過程各自工藝環節顏色的一致性,從而達到控制顏色復制質量的目的,就需要引進顏色管理的概念。色彩管理包括:
1)不同輸入設備間的顏色匹配;譬如同一幅原稿以不同輸入方式處理得到的顏色。
2)原稿顏色與顯示器顏色之間的匹配;
3)輸出設備間的顏色匹配;
4)顯示器顏色與印刷品顏色之間的匹配;
5)原稿與印刷品之間的顏色匹配。
色彩管理就是要解決各種設備間的顏色轉換匹配問題。色彩管理的主要任務是解決圖像在各種色彩空間上的數據轉換問題,使圖像的色彩在整個制作過程中失真最小。其基本思路是:選一個與設備無關的顏色參考空間,然后對整個系統的各個設備進行特征化描述,最后在各個設備的色空間建立確定的對應關系。
3顏色管理的步驟
進行色彩管理一般需要經過三個步驟。第一步是Calibration,意思是“校準儀器”;第二步是Charactersation,即是“特性化過程”;最后是Conversion,代表“轉換色彩空間”。這三個步驟簡稱為“3C”。
1)校準,指調校儀器使達到標準狀態。所有儀器必須校準后才可使用,確保儀器的表現正常。設備校準是使輸入與輸出設備利用色彩描述文件,依照各自的特性化曲線制定和描述色彩,是將設備呈色方式作為特征描述的基礎。設備校準包括下列幾方面:掃描儀校準、顯示器的校準以及輸出系統的校準等。設備校準后便會產生設備的特性描述文件(deviceprofile)。
一般的掃描儀提供商在推出掃描設備時配備有自己的色彩校正系統,通過這些色彩管理軟件,自動進行色彩補償,有效地解決了掃描圖像的色彩失真問題,從而使彩色圖像有最佳的色彩效果。操作者可以根據管理軟件的提示一步一步完成掃描儀的校準過程。
計算機顯示器校準使用內建硬件和軟件來校準或者使用內建軟件、并用顯示器輔助軟件來校準。校準步驟:第一、預熱顯示器,使顯示器發光處于穩定狀態;第二、設定顯示器的亮度和反差,調節顯示器灰平衡再現;第三、設定Gamma值,通常圖像推薦使用的是1.8;第五、校正白場和黑場;第六、校準Gamma值和灰平衡;第七、保存設置值。